1)第五百九十五章:半年的时间_大国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省略掉航天器在载人登月或者登火过程中的绕轨调整,在外太空轨道直接登月!”

  听到这话,徐川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面前的常华祥院士,微皱着眉头开口道:“省略掉轨道调整,这风险会不会有些太大了?”

  虽然并非航天领域的学者,但他对于航天也并非一窍不通。

  至少最近这些时间,他恶补了很多的航天知识。

  前面有聊过,航天器在奔赴月球的时候,并不是直来直往的,而是需要绕地球和月球不断的做变轨运动来进行调节轨道。

  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在于航天技术和理论上的不足与差异。

  技术就不用多说了,为了提高火箭效率,目前几乎所有的化学火箭都采取了多节火箭的设计。

  同时,飞行器的不规则形状决定了它留在火箭上时,太阳能电板、天线等突出部位要折叠,外面要套整流罩。

  因此,当最后一节火箭被抛弃后,登月器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分离、展开、上电、测试等等工序。

  尤其是测试环节,你总不能等到飞行器到了月球附近了,才发现飞行器有故障亟待修复吧?

  绕轨飞行也有调整展开和测试航天器是否能正常工作的原因。

  而理论,则在于目前航天领域使用的基础在于一种名为‘霍曼转移轨道’的理论。

  这是高中物理上的知识,无论是高考还是竞赛都经常会有考到,是一种变换太空船轨道的方法。

  运用霍曼转移轨道,航天器在变轨途中只需两次引擎推进就能大幅度的修改自身的轨道,可以大量的节省航天器燃料。

  毕竟在现实中,每一次变轨机动变化的轨道参数越大,对发动机推力的要求就越高,同时也需要更长的工作时间、更高的控制精度,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大的风险。

  多次绕轨,也是降低风险,保障航天器和宇航员安全的重要手段。

  如果说需要航天员承担更高的风险来降低登月的时间,徐川反而不愿意接受。

  尽管他希望技术能得到提升,但却不能是建立在牺牲航天员的基础上。

  听到徐川的担忧,常华祥院士赞扬的点了点头。

  他提出这种方式,也有想看看眼前这位年轻学者想法的意思。

  毕竟是第一次见面与合作,虽然听说过他很多的故事,但知人知面不知心。

  在学术界,偏执是绝大部分学者都有的特质,这是一把双刃剑,正常的时候能帮助一个人在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上坚持前进。

  但过于偏执,就会疯狂。

  有些时候,一部分的研究人员对于技术或者科研的偏执已经达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了。

  比如有一部分搞生物研究的,很多时候都视生命如无物般疯狂。

  常华祥自然不希望眼前这位也有着这种想法,虽然他很想实现航天飞机的梦想,但却并不希望将自己的能力用在错误的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