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变局(三)_明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传庭,多少能安定其心、鼓舞士气。然而目前清军方面的情况还是一团迷雾,侯大贵打了这么多年仗,该有的警惕还是有的。即便孙传庭受困,他也不会不顾一切蒙头就上,势必缓缓推进。五千人若足够,快速前进;五千人若不够,便等待大同府的兵马到了再说。

  这算是当下最稳妥的做法了,郝鸣鸾听了,并无迟疑,点点头道:“好,我先走!”说罢转身复遁入雨夜。

  张先壁从屋外走进来,道:“总管,现在要把弟兄们叫起来开拔吗?”

  侯大贵看看外头,摇头道:“不着急,黑夜雨大,不利行军作战,等天明再行动。”又道,“你立刻安排人去大同搬兵,无俦营可以留下,另外五千马军必须来。”

  张先壁迟疑道:“那么姜瓖......就怕这老小子耍花样。”

  侯大贵听了这话,沉吟良久,方道:“罢了,把无俦营一起叫来。”

  张先壁道:“总管这样安排......”

  侯大贵深深呼口气道:“最坏的局面,唐通、姜瓖都反水了,我军夹在当中成为孤军。越是孤军,就越不可分散兵力。把我军都收拢起来,保存实力,再不济还有广灵县可以坚守。”

  张先壁的心砰砰直跳,攒眉蹙额道:“非要救孙传庭吗?”

  “有孙传庭在,至少还能牵制宣府敌军。坐视孙传庭覆灭,我军处境将比现在更糟。”

  张先壁闻言,叹息无语,轻轻顿足,快步去了。

  冷风依旧,侯大贵紧绷着身子坐在那里浑然不觉。慢慢展开右拳,发现掌心满是汗水。

  次日,大雨滂沱。侯大贵整军出发。一路泥泞,行军半日,将近怀安卫,沿道扶老携幼的流民百姓骤然增多。

  侯大贵在怀安卫稍作盘桓,同时搜罗情报。果不其然,唐通已然投靠了清国,宣府以东的道路目前都被唐通的兵马紧紧控扼。

  怀安卫的指挥使姓李,为怀安卫的世袭官,兼任柴沟堡守备,只是清军围困柴沟堡时他恰好不在那里,躲过了一劫。据他陈述,唐通几日前还曾派人来周旋,通知他们做好迎接大明王师的准备,不知怎么突然变节,实在奇怪。宣府内唐通兵最强,但其人是外来户,不得人心。李指挥心向大明,本来碍着唐通实力,无论政事军事大体还配合着他,但如今唐通叛明归清,李指挥好不愤懑,甚至准备这两日携家小去大同府避难。

  侯大贵又从李指挥那里了解到,近来从北直隶、山东方向来了一支军队,数目颇众,与广灵县退来的清兵及唐通兵会合,数量不下两万。此前,侯大贵就听说了清军兵分两路收拾山西、山东的事,由此看来,宣府内清军兵力突增,很可能是原本在山东的那支清兵折来了山西。

  “山西方面鞑子主将叫叶臣,是虏中老将,以攻城出名,此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