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九章_我乃郑氏四代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仪犯了忘记客观事实单凭主观臆断而做出不正确判断的典型错误,他错估了康熙皇帝和其余清廷朝臣,天真地认为此次入闽大军的覆灭能将这个庞大的帝国吓得裹足不前。

  马仪在第一次交锋中算是落败,他受到了姚启圣的愚弄,一步步地走入了为他设好的陷阱,错误地判断了清廷的意图。

  并且他一成不变地相信着自己的判断,坚信清廷绝不敢再入闽一战,这就是双重的错误。

  被敌人的手段所欺骗或许还可以辩驳称之为敌人狡猾,但马仪最根本的错误并不在此。

  即使他的第一个判断是正确的,但军事情况瞬息万变,又安见得在新的情况之下,敌方不会修改其原定计划,反守为攻呢?

  判断敌方的战略企图,其危害性莫大于固执所见、一成不变,而马仪恰恰就犯了这两个最严重的错误。

  固执于这种错误的判断和认知几乎已经为马仪的这次出使判了功亏一篑的死刑。

  但好在他这一路还很长,仍有机会去扭转改变自己固有的认知,为完成这次出使任务而尽力补救。

  这个机会比想象中来的更快。

  在驿站休息一夜后,第二日清晨,车队早早地再次上路,这次队伍转向东北方向,快速通过上饶县进入了浙江境内。

  进入浙江后,地势趋于平缓,车队的行进速度逐渐加快。

  经过数日赶路,在一日午后时分,使节团一行人终于赶到了杭州府。

  在这里,姚启圣派来的接待人员把使臣们移交给浙江的地方官,转达了姚启圣的一番话后,就返回福建去了。

  浙江的地方官属于另外一省的官僚系统,没有义务接受姚启圣的命令。

  但他们也不知道要怎样来接待明使才算合适,只好暂时延续了姚启圣敬而远之的态度。

  因为康熙遇刺一事,浙江巡抚赵士麟毫无疑问地被判了斩立决。

  目前负责浙江政务的是浙江布政使赵梓,收到手下已与明郑使节接洽的消息后,他悄悄动起了心思。

  赵梓和姚启圣一样窥探到了皇帝决心再战的心思,但他并不像姚启圣一样想着如何迷惑对方。

  不得不说姚启圣在这方面确实比赵梓的格局高了不止一星半点,他能看出来康熙虽然决心一战,但仍需要时间来进行准备,对使节团使缓兵之计是十分必要的。

  但在赵梓看来,既然康熙皇帝仍想着对明郑开战,那自然心中对明郑是有怨恨的,他揣摩上意,借以投机,决定好好“招待”一番明郑使节。

  若是姚启圣知道赵梓的这般想法只怕会气的吐血,他辛辛苦苦亲自安排,好不容易哄骗着马仪以为清廷短期内不会进军,放松了警惕,若浙江这边突然态度强硬起来,只怕马仪很快就会反应过来。

  过去伪清、东宁两地往来,不曾讲过什么对等之礼,伪清始终以一种

  请收藏:https://m.bi8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